点击数:222025-08-22 17:55:55 来源: 氧化镁|碳酸镁|轻质氧化镁|河北镁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氧化镁用量不足:工艺痛点凸显,制品性能短板明显
当氧化镁添加量低于SMC配方需求(通常低于树脂质量的0.5%-1%,具体需结合树脂类型调整)时,其核心功能(固化调控、吸潮稳定、补强)会因有效成分不足而失效,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:
工艺层面:浆料适用期缩短,储存稳定性骤降
氧化镁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通过与树脂中微量水分、酸性物质反应,缓慢释放“温和促进成分”,避免引发剂(如过氧化甲乙酮)过快激活。用量不足时,这种调控能力减弱,树脂会提前进入“预凝胶”状态——原本可维持2-4小时的浆料适用期可能缩短至1小时内,导致生产线涂覆、浸渍玻纤时出现“浆料结块”,无法均匀包裹玻纤;同时,储存阶段的SMC片材因缺乏足够氧化镁吸附水分、中和酸性降解物,会出现“片材吸潮发黏”,甚至玻纤与树脂界面剥离,后续热压时易产生气泡、分层缺陷。
性能层面:力学强度与耐候性双降
作为无机补强填料,氧化镁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树脂基体中形成“连续补强网络”。用量不足时,分散的氧化镁颗粒无法有效填充玻纤间隙,也难以与树脂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,导致SMC制品的刚性、抗冲击性显著下降——例如汽车外饰件用SMC,弯曲强度可能从200MPa降至150MPa以下,抗折性能衰减20%-30%;此外,不足的氧化镁无法抵御环境中的湿气、高温侵蚀,制品长期暴露在湿热环境中时,表面易出现“粉化、变色”,电绝缘性能(如体积电阻率)也会因吸潮而降低,无法满足电气外壳的安全标准。
热线电话
13833967259